玛格达莱娜·阿巴卡诺维奇(1930–2017)是波兰雕塑家和纤维艺术家,以其将纺织品作为雕塑媒介的创新用法及大型户外装置艺术而闻名。她的作品从名为“Abakans”的三维纤维作品,到探索人类匿名性及群体性的大型人形雕塑,涵盖范围广泛。作为后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,她在战后岁月凭借其引人思考且富有触感的艺术赢得了国际赞誉。

早年生活与教育

出生于波兰Falenty的一个贵族家庭,Abakanowicz的早年经历了二战和纳粹占领时期,其家族还参与了波兰抵抗运动。战后,她在1950至1954年于索波特和华沙的美术学院学习,期间遭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艺术界的推行。尽管创作环境充满限制,她仍在编织和纤维艺术方面磨练技艺,为其独特的雕塑纺织作品奠定了基础。

艺术发展及Abakans系列作品

1950年代后期至1960年代,受政治解冻和西方艺术影响,Abakanowicz的作品从生物形态绘画转向实验性纤维艺术。她凭借名为'Abakans'的大型三维纤维雕塑获得国际认可,这些作品挑战了传统艺术界限,并采用了剑麻绳索、马鬃等非传统材料,体现了后极简主义美学。

人形雕塑与创作主题

1970至1980年代,她的创作转向用麻布和树脂缝制的无头无面人形具象雕塑,表达匿名性、群体一致性以及压迫政权下个体抗争等主题。包括《变动》、《头部》和《人群I》在内的作品,探索个体与群体的关系,呼应了她在共产主义波兰时期的经历。

后期作品与公共装置

1980年代末起,Abakanowicz运用青铜、木材和石材创作了多个著名的公共艺术作品,如芝加哥的《Agora》(由106座铸铁人像组成)和密尔沃基的《认知善恶之鸟》。其雕塑常以自然和人类复杂性为象征,聚焦人群与集体身份认同,并以大型户外装置形式呈现在世界各地。

起源

波兰

类别

雕塑家、纤维艺术家、当代艺术家

动机

生物形态的艺术形式、人类的匿名性与困惑感、人群与大众、自然、个体与群体、战争影响与记忆

玛格达莱娜·阿巴卡诺维奇因其对当代雕塑和纤维艺术的贡献获颁多项著名奖项。

  • 1965

    圣保罗双年展大奖

    在巴西圣保罗艺术双年展上授予的奖项,以表彰其在国际当代艺术领域的重要意义。

  • 1979

    赫尔德奖

    因卓越文化成就而获此殊荣,颁奖典礼于奥地利维也纳举行。

  • 1999

    列奥纳多·达·芬奇世界艺术奖

    为表彰艺术与文化领域杰出成就而设立的著名国际奖项。

  • 2005

    当代雕塑终身成就奖

    由国际雕塑中心颁发,以表彰她在雕塑领域的重大影响。

艺术品

    通讯

    加入我们的新闻通讯并及时了解所有最新消息。

    此站点在 wpml.org 上注册为开发站点。切换到生产站点密钥 remove this banner